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

黨旗下成長 < 返回主頁

與一座城為伴,與新時代同行

作者: 來源: 發布日期: 2021-12-27

冬季來臨,彎彎的沱河緩緩流淌過皖北大地,在它的澆灌下,兩岸的冬小麥正積蓄能量,靜待春天的勃發。流經安徽宿州時,沱河向南拐了一道彎,直奔淮河而去。國家能源集團宿州熱電公司就矗立在沱河北岸。

宿州熱電是一個有著63年歷史的老廠,如果不是拆舊建新,那么宿州熱電公司會像一座電力博物館一樣,院內會陳列著6臺機組,記錄著宿州電力發展的歷史。

從廠門口向東,大片的空地上,曾經擺布著1到4號機組,其中就包括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批12MW雙水內冷火力發電機組?,F役兩臺350MW超臨界燃煤機組,在2012年底實現“雙投”,機組編號是#5、#6。

翻開歷史畫卷,宿州熱電通過幾代人的努力,一步步擴大著企業規模,現如今,一座現代化的城市熱電公司昂首矗立,在新時代的洪流中乘風破浪,不斷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浪潮,將企業的命運與城市的發展緊密相連。

艱苦奮斗,馬車拉料建電廠

宿州熱電公司1958年建廠,廠區占地780余畝。透過辦公樓窗戶望去,窗外草坪中間一汪清水像一面鏡子,倒映著高聳的發電機組。這塊人工湖如今是廠區最低的位置,可是曾經這是舊機組煙囪所在地,是全廠海拔最高的地方。

熟悉廠歷史的老工人,每次走過這片空地和人工湖,都能勾起一段回憶。已經退休的丁士松80多歲了,對于歷史久遠的事情已經記不太清楚,但是對自己與電廠的那些事,依然能夠清楚復述。

從現在的地理布局來看,宿州熱電地處宿北,但是當年區域規劃變更前,則算是宿東,因此電廠最早也以宿東命名。電廠一期工程興建時,正值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原設計為2臺12MW機組,由于資金不足先建1臺。建設時,嚴重缺乏運輸設備,電廠土建所需磚瓦、石料幾乎全靠馬車從距廠16公里的符離集山上運至電廠。經過施工單位及電廠職工的艱苦努力,一期工程于1961年3月底基本竣工。5月1日,機組正式并網運行。

燃煤需要由人拉板車從宿縣火車站運至電廠,丁士松當年就是運輸隊長,帶著大家一車一車拉,從車站到電廠近3公里往來的拉煤板車排成長龍,場面頗為壯觀。直到1964年8月,宿東電廠建成一條長1320米電廠至宿縣火車站的運煤鐵路專用線,擺脫了板車運煤的狀況。

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宿東發電廠成為保障地區經濟和民生的關鍵所在,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也沒有影響正常生產,機組最高負荷達2.24萬千瓦,日常帶負荷1.8萬千瓦,年耗煤為7萬噸左右。1969年1月18日,周恩來總理在北京接見淮海地區電業單位駐軍和群眾代表時,曾親切詢問宿東發電廠的容量和發電情況。

篳路藍縷,建成皖北最大熱電聯產企業

20世紀80年代,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深入實施,宿縣地區經濟逐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由于電力發展滯后,地方經濟受到嚴重制約。1989年,宿縣地區行署決定自籌資金集資辦電,在宿東發電廠擴建1臺25MW汽輪發電機組,編號為#2機組,1991年7月1日試運行72小時后,正式投入運行發電。

1995年,安徽省電力工業局決定在宿州組建全省第一個股份制發電企業——安徽宿州匯源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由該公司籌建#3發電機組,工程于1995年12月18日開工,1997年8月竣工投產發電。

隨著企業發展,新的機組在建設,舊機組逐漸退出歷史舞臺。1996年4月3日,又是一個令丁士松銘記的日子。他親手參與建設起來的#1機組正式停機退役,隨后即被拆除,從1961~1996年,#1機組累計發電量為2.9981億千瓦時,為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作出巨大歷史貢獻。猶如鳳凰涅槃,1996年,根據電廠周邊工廠及居民區對供熱的需求,在電廠原1號機組廠房舊址安裝1臺15MW汽輪發電機組(兼供熱)。

匯源公司于2002年12月21日申報擴建135MW熱電聯產工程,即#4機組,被列入安徽省“863”計劃和宿州市重點工程項目,2005年7月投產發電,是宿州市城區唯一的熱源點集中供熱項目。截至2005年,宿州熱電已經分別擁有四臺汽輪發電機組,總容量300MW,年發電量20億度,產值約6億元,每年上繳稅費4000萬元左右,形成投資多元化、產權多元化的格局。

隨著城市和企業發展,電廠老舊機組陸續關停,2012年底,#5、6熱電聯產超臨界機組(2x350MW)投產,各項技術指標達到了國內600MW機組水平,年發電量40億千瓦時,供汽量達200萬噸,是宿州市供熱專項規劃和熱電聯產規劃中的唯一熱源點,也是目前皖北地區最大且唯一實現工業、民用供熱的熱電聯產企業。

開拓創新,綠色發展追求卓越

隨著城市的擴張,曾經還算遠郊的宿州熱電現在已經完全成為城市的一部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環保壓力。2016—2017年,宿州熱電公司先后投入環保資金1.5億元對兩臺機組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二氧化硫排放量從600噸降低到200噸,氮氧化物從1200噸降低到600噸,煙塵更是從200噸降到不足20噸。各類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和超低排放標準。所有排放數據,實時自動監測并上傳環保監督部門。

公司還建立煤廢水處理系統、脫硫廢水處理系統、工業廢水處理系統和生活廢水處理系統四套廢水處理系統,所有廢水經處理達標后綜合利用,或進入城市污水管網,真正實現對自然水體的“零排放”目標。

2019年,公司完成煤場全封閉改造,配套建設了覆蓋全煤場的噴淋設施,定時噴灑抑塵。脫硫石子間封閉、老灰場覆土綠化、布袋除塵器和水管除塵器、噴霧炮等噴淋設施綜合作用,最大限度抑制粉塵。在廠區的北側和南側建設了9米高的隔音屏障,真正實現噪聲和粉塵的一體化治理。在綠化區域內,宿州熱電公司種滿了四季常青的樹木花草以及桃樹、杏樹、石榴樹等果樹,一座現代化的“花園式工廠”盡顯眼底,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作為火電廠的生產廢料,灰、渣、石膏等固體廢棄物卻是城市工程建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宿州熱電公司看準時機、開拓營銷,及時上馬灰渣磨細裝置,實現了等級灰的生產。目前,企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等級灰率均達到100%,真正實現變廢為寶。該公司正在積極對接宿州城管局、污水處理廠等單位,結合宿州市污泥處置需求和現有設施及資源情況,計劃投資污泥協同處置項目,填補宿州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缺口,提高城市固體廢棄物的利用水平。

銳意進取,轉型融入城市發展

在國家“3060”大背景下,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我國能源電力的發展方向。眾多煤電企業必將面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窘境。作為“城市電廠”的宿州熱電公司如何轉型“破局”,“破繭成蝶”煥發青春,是擺在宿州熱電公司面前刻不容緩的難題。

宿州熱電公司選擇了融入城市,堅持“城市需要什么,電廠就供給什么”的理念,以電為中心、以熱力供應為主線,輔以多種能源供給輻射周邊,積極構建綜合能源服務體系,通過將單一的功能基礎設施升級為城市生態系統的綜合節點,打造融入城市綠色發展的生態共享型燃煤電站,為美好宿州提供清潔高效可靠的綜合能源和服務,成為城市離不開的一部分。

該公司作為宿州市供熱專項規劃和熱電聯產規劃中的唯一熱源點,擔負著全市70%以上的供暖?!笆奈濉逼陂g,宿州熱電公司提出年工業供熱能力達到200萬噸,民用供暖覆蓋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的目標。為此,該公司積極對接宿州市發改、規劃、城管等部門,推進城市供熱條例和“三同時”政策出臺,實現熱力管網與城市房地產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并納入到宿州市“十四五”發展規劃。同時,加強與宿州市能源、規劃等市直部門的聯系,推動經開區、高新區等大型工業園區電、熱、冷、水、汽的多能供應發展規劃的制定。目前,宿州中煤礦建總醫院3.2萬平方米溴化鋰“冷、暖、熱”多聯供項目已建成投產;宿州市火車站0.4萬平方米改造工程已完成“冷、暖、熱”多聯供的業務洽談。

宿州熱電公司以集團公司新能源戰略為指引,認真落實神皖能源公司決策部署,公司與宿州市埇橋區簽署電力及新能源相關產業合作協議,目前成功鎖定8個風電、光伏項目,裝機容量共838.7MW且全部納入安徽省能源局2021—2023年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庫。其中埇橋大營蘄縣40MW光伏發電、埇橋永鎮大營50.4MW風電場、埇橋楊莊支河50MW風電場、靈璧澮溝70MW風電場四個項目列入2021年度安徽省競配項目清單。

為了深度融入城市,宿州熱電公司正在探索后工業化時代,積極融入創建“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宿州”及汴河景觀帶規劃之中,開展燃煤電站智慧綜合能源服務平臺建設技術路徑課題研究,協助政府對以公司為中心的區域重新進行整體規劃,完成煙塔光影藝術設計再造,融入新汴河景區整體規劃,承載與宿州市相契合的文化元素,用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探索城市電站融入城市風景的嶄新路徑,打造城市新地標,培育城市新商圈。

勇做綜合能源轉型發展的先行者,爭當城市燃煤電站后工業化轉型的排頭兵,在新的“長征路”、“趕考路”上,宿州熱電公司用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展現央企使命擔當,賦能地方低碳綠色發展。

版權所有: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建議使用Firefox、Chrome、IE(IE9以上版本)瀏覽器,1280*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