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接到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辦公室通知,由國華投資(氫能公司)所屬國能氫創公司牽頭實施的“中德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碳足跡和可持續性評估方法與系統共建項目”(正在實施)和國華投資江蘇分公司“東臺海上風電項目”(已建成投運)成功入選首批中歐能源合作典型案例。
圖為一體化碳足跡智能評估系統
“中德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碳足跡和可持續性評估方法與系統共建項目”基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碳足跡和可持續性評估方法研究”,圍繞氫能及燃料電池可持續性評估課題,系統開展碳足跡核算方法研究,致力于構建科學、統一、國際認可的評估方法論。同時,項目著力推進相關專利布局和標準制定工作,并基于扎實的理論研究,成功搭建了氫碳足跡評估系統。該項目的成功實施與推廣,將為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的低碳發展提供堅實的科學評價方法與數據支撐,有力促進清潔低碳氫能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加速氫能在交通、化工等關鍵領域應用的綠色低碳轉型進程。通過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足跡評估體系,項目將顯著提升我國在全球氫能領域的技術話語權與規則制定權,增強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潛力。該項目成果不僅為深化中德乃至中歐在綠色能源領域的務實合作與標準互認注入新動能,也為服務國家能源集團綠色轉型戰略、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與戰略保障。
圖為國華投資江蘇分公司東臺海上風電項目
江蘇分公司東臺海上風電項目位于江蘇省條子泥和竹根沙海域,是國內首個中法合資落地建成并商業化運營的項目,分為東臺四期300兆瓦項目和東臺五期200兆瓦項目建設。東臺五期200兆瓦項目在2023年12月25日摘得“中國安裝工程優質獎(中國安裝之星)”。這是繼2022年東臺四期300兆瓦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后,再次攬獲國家級榮譽。該項目通過優化設計、預留養殖、捕撈空間等手段,促進了風電與漁業和諧共贏。投運至今,已貢獻綠色電力65.74億千瓦時,可滿足899萬居民年用電需求,為地方經濟發展與電力保供起到表率作用,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動能,并于2023年入選國家“中歐綠色低碳發展合作典型案例”。
據悉,首批中歐能源合作典型案例的征集與遴選工作由中國國家能源局指導,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辦公室(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與中國歐盟商會共同組織,共遴選出典型案例19項,其中已建成投運項目8項,正在實施項目11項,合作國別涉及芬蘭、英國、法國、德國等12個歐洲國家,合作領域覆蓋氫能、智慧能源、新型儲能、海上風電等多個重點方向,充分展現了中歐能源合作的多維度、深層次、高水平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