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

報道

返回首頁

向著高質量奔行——新中國成立70年國家能源集團火電板塊發展綜述

來源:新聞與傳媒中心 作者: 發布時間:2019-10-12

2000年,東海岸邊,國電電力北侖電廠在一片荒灘野涂上建起當時國內最大的火電廠;2005年,隨著國華寧海2號機組的投產發電,全國發電裝機達到5億千瓦標志性節點;

2008年,江蘇泰州公司1號機組成為我國電力裝機達到7億千瓦的標志性機組;

2014年6月,國內首臺新建“超低排放”燃煤機組落戶國華舟山電廠;

2015年9月,泰州公司建成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

……

9月初,記者深入集團公司火電企業,深刻感受到集團火電發展從小到大、從強到優,在我國電力事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把握脈搏、穩步向前,“從量變到質變”,在一次次飛躍中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為新中國70年翻天覆地的大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憶往昔,火電崢嶸歲月稠

時光荏苒,匆匆那年。

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臺12千瓦機組發電將外灘6.4公里大道上的15盞電弧燈點亮,電力文明的星星之火,在飽經滄桑的華夏大地上次第燃起。

然而,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現實,嚴重影響了新中國電力發展的速度——截至1949年底,全國發電裝機總容量只有184.86萬千瓦,全年發電量43.1億千瓦時,分別排在世界第21位和25位。

改革開放初期,在經濟發展起步的同時,電力供應嚴重短缺。憑票供電、拉閘限電、供電分級,“開三停四”,是中國電力曾給人們留下的深刻印記。

伴隨著改革開放春風吹拂,經濟發展大潮翻涌,國家作出了“六五”期間利用深水港條件,在沿海地區建設大型火力發電廠的決定。

北侖發電公司、寧海電廠、舟山電廠……在華東地區特別是浙江省嚴重缺電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些電廠也成為國家能源集團較早建立起來的一批大型火電廠。

2002年3月,以“廠網分開、競價上網,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為宗旨的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拉開大幕,極大激發了發電行業活力,各大發電集團紛紛搶攤電力市場。

集團公司火電產業緊緊抓住發展戰略機遇,加快火電的結構布局、技術布局和區域布局,規劃建設大型火電基地,加快開發建設60萬千瓦和100萬千瓦機組等大容量、高參數和熱電聯產火電機組,在經濟發達地區加快電源點建設,為扭轉全國缺電局面、保障國家電力能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經過開發建設和并購、重組,如今,集團公司火電產業已遍布全國31個省、區、市和印尼等國家,在江蘇、河北、內蒙古、山西、安徽、山東6省區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浙江、陜西、新疆、遼寧、寧夏、廣東、河南、湖北、江西、福建10個省區裝機容量超過500萬千瓦,打造了煤電一體、港電一體、路電一體和點線面相結合的火電產業布局。

截至8月底,集團公司運營火電機組474臺,總裝機18116.7萬千瓦,占全國的15.8%。在煤電機組中,60 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容量占比 60.6%,平均單機容量 41.4萬千瓦。集團兩家裝機容量較大的火電公司,國華電力20年來裝機容量從205萬千瓦增長到4180萬千瓦,累計發電2.15萬億千瓦時;國電電力從2010年到2019年上半年,累計發電17535億千瓦時。

這是集團火電產業發展中一段飛躍的征程,印證著中國電力崢嶸歲月稠。

創新驅動,注入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

從南到北,一路走來,記者強烈感受到,無論是有著30年發展歷程的老廠,還是”火電新兵“,抑或是裝機容量達到幾百萬千瓦的超級火電廠,集團火電企業不斷挑戰、不斷突破的腳步從未停歇。

以2008年為“分水嶺”,煤炭價格上漲,火電板塊出現全行業虧損。壓力成為發展的動力。創新求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集團火電選擇了這條布滿荊棘,卻也充滿希望的路。

以科技引擎驅動產業轉型,2012年,江蘇泰州公司將二次再熱技術應用到大容量、高參數火電機組上,在美國高參數二次再熱發電技術遭遇瓶頸,日本、丹麥等國選擇了降參數技術路線的情況下,打破壁壘,建成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發電煤耗僅為256.8克/千瓦時,發電效率達到47.82%,綜合指標全球最優。

“硬核”高參數二次再熱控制系統技術研發,不僅為國內行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和建設經驗,在印尼、沙特等國家,泰州電廠呈現的“中國方案”也讓世界矚目。

國神四川白馬電廠在引進建造當時世界單機容量最大300MW循環流化床示范機組基礎之上,通過消化、吸收、創新,又自主研發世界第一臺、也是目前惟一一臺單機容量最大60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示范機組。前者摘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后者問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該項技術對消化劣質煤資源,實現煤矸石、煤泥等資源清潔高效綜合利用探索了新途徑。

信息化、智能化在火電領域深入運用,助推智慧火電邁上質量發展新高度。

在北京燃氣熱電廠,智能化監測將設備現場數據實時傳輸至“電廠腦”的集控后臺,后臺通過分析比對歷史數據,一些異常的參數被清晰地用紅色部分標注出來,改變了過去運行人員要翻看一周內幾千個監測數點,憑記憶對比數據變化,判斷故障點的歷史,實現了從“人找數據”到“數據找人”的變革。

憑借一鍵啟停、無人值守、全員值班、一體化集成、智能巡檢等關鍵應用,京燃熱電廠成為國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智能生態電廠,其智能化管理獲得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一等獎。

位于北方的國電電力東勝熱電公司構建燃料全過程智能化管控系統,形成了以“兩平臺三網絡”為主要架構的智慧火電體系,建成ICS智能發電平臺,降低運行人員日常操作工作量60%以上。

發展理念創新、技術變革創新、生產方式創新……創新已融入集團火電生產發展的基因與命脈中,時時涌動、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助推集團高質量發展。

2018年,集團火電產業在全行業大面積虧損的情況下實現利潤90億元,同比增長11.4%,度電利潤、度電成本指標均為五大發電集團最優;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4669小時,同比增加276小時,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8小時,行業排名第一。

綠色轉身,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煙塵濃度0.95mg/Nm3、二氧化硫濃度3.99mg/Nm3、氮氧化物濃度39.53mg/Nm3……”國華舟山電廠集控室、廠區內屏幕上,實時更新的污染物排放濃度數,遠低于國家規定的火電超低排放標準。

2014年6月,國華舟山電廠建成全國首臺新建超低排放燃煤機組,在全國火電中樹立了新建機組超低排的典范與樣板。

2011年,國家環保部發布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收緊污染物排放限值,提高新建機組和現有機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

火電產業綠色發展、清潔發展勢在必行。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誰走在了轉型升級、節能減排的前列,誰就贏得了發展先機和永續的動力。

“主動環保”、“環保領跑”,以思路引領出路,國家能源集團煤電清潔生產、清潔利用先人一步科學布局、持久發力。

從2000年即提出“四不一再”(煙囪不排塵、廠房不漏汽、廢水不外排、噪音不擾民、灰渣再利用)的環保理念,2012年又出臺環保“領跑者計劃”,再到2013年啟動在役機組“高品質綠色發電計劃”和新建項目“高效清潔近零排放工程”,2018年發布《全面環保工程實施方案》,在這些頂層設計中,環保始終是首要之舉。

在新建電廠的機組選型中,環保性能優越的機組成為首選;節油、節水、節電節約土地資源的設計得到大力推廣;等離子點火、空冷、中水、變頻調速等技術,在新項目中得到廣泛運用;脫硫、脫氮、除塵、廢水處理等環保設施實現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建設。在火電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環保始終是關鍵一環。

改革重組后的國家能源集團,以“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為理念,推動火電產業結構調整,關停落后煤電機組35臺,淘汰落后煤電產能490萬千瓦,建成投產宿遷電廠四號66萬千瓦二次再熱機組等一批大容量高參數火電機組,火電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北侖公司、舟山電廠、泰州公司、白馬公司、樂東公司……廠區綠地面積都占到了廠區面積平均近50%。

寧海電廠廠前區“澳洲小鎮”風格設計、北京燃氣熱電廠去工業化的“博物館”式建筑,更是建成了現代工業藝術品。

建一座電廠就樹一座豐碑,這是國家能源集團鑄就高品質火電產業發展新的路線圖。

截至2019年6月底,集團在運超低排放煤電機組345臺、裝機容量16249萬千瓦,占煤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的91.53%。通過清潔電力技術創新與改造,煤電機組已百分之百實現脫硫脫硝。

在南方采訪的最后一站,海南樂東公司深水港岸邊,記者看到一群群云母正悠閑地游來游去。江海遼闊、魚翔淺底;美麗電站、和諧共生,這不正是集團火電板塊傾力潑墨描繪的一幅綠色畫卷嗎?

畫卷已開,國家能源火電人一定會描繪出高質量發展更美的圖景。

版權所有: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建議使用Firefox、Chrome、IE(IE8以上版本)瀏覽器,1280*768分